熊逸·佛学50讲:传承两千年的东方智慧

熊逸·佛学50讲:传承两千年的东方智慧

课程亮点

作为中国人,你未必对佛教感兴趣,但不能不懂佛学。

佛学源于印度,但已经深深嵌入中国文化内核。

佛学影响了汉代以后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文大家。

佛学塑造了中国人的日常表达。

佛学正在引起全球认知科学家、进化心理学家的关注。

不懂佛学,过名山宝刹,看得到风景,看不到文化。

不懂佛学,你丧失的不仅是过去,还有可能放弃未来。

《熊逸·佛学50讲》,正知正见,不谈宗教信仰的真理,只有事实和思辨性的知识。用历史方法探寻,在思辨中接近东方智慧。

本课程由四大模块构成:

1. 六个佛学基本问题:帮你追本溯源,接近原始佛学的真义。

2. 七大佛学基本概念:帮你打好基础,找到理解万千佛经的抓手。

3. 五部重要佛学经典:《金刚经》《心经》《大般涅槃经》《大毗婆沙论》《六祖坛经》,呈现佛学的基本框架,理论交锋和路线斗争的基本模式,世俗社会对佛学的不同接受方式。

4. 关于佛学的现代思考,借助近现代统计学、心理学、脑科学研究成果,帮助你跳出佛学读懂佛学。

学习这门课程你会收获:

1. 别人眼中神秘莫测的佛学,你能建立自己的理解框架。

2. 无惧卷帙浩繁的万千佛典,从容在知识坐标中定位,找到最佳切入点。

3. 知晓一流智者们苦苦钻研的精妙理论,靠近象牙塔上的“大雅”佛学。

4. 塑造自己的人生洞见,实现思维的大幅跃迁。 学佛三天,佛在眼前;学佛三年,佛在天边。

而学过这门课的你,既可以让佛在眼前,窥见细节;也可以让佛在天边,把握梗概。

课程大纲

发刊词 | 这一次,真的是不懂做不了中国人(1讲)

不懂佛学,可能读不懂陶渊明、苏轼、朱熹 不懂佛学,传统思维里缺乏理性思辨的一环 不懂佛学,常用的词汇俗语不明白背后深意 不懂佛学,出门旅行看得到风景读不出文化

发刊词 | 这一次,真的是不懂做不了中国人

第一章 | 佛学基本问题(6讲)

从梳理历史开始,进入学习佛学的基本路径,了解佛学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、佛学大厦的理论基石。顺着这个脉络,可以大致了解了佛学的法统之争和后世佛学理论发展的两条路径。乐观厌世和缘起性空,是理解下一个单元佛学基本概念的两把钥匙。

01 | 思想演变:佛学是怎么变成佛教的

02 | 梳理历史:学习佛学的基本路径

03 | 乐观厌世:佛学看世界的基本态度

04 | 缘起性空:佛学大厦的理论基石

05 | 法统之争:佛陀涅槃之后怎么办

06 | 理论发展:是立门派还是打补丁

第二章 | 佛学基本概念(6讲)

学习无我、四法印、不净观、禅、业报和因果,以及四大皆空这七个重要的佛学概念,把这些概念的出处、发展和核心思想做基本梳理。

07 | 无我: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

08 | 四法印:保证佛法纯洁的原则

09 | 不净观:戒绝色欲的理论和方法

10 | 禅:修炼不净观的方法论

11 | 业报和因果:斩断尘缘得解脱

12 | 四大皆空:世界本原的运行原理

第三章 | 《金刚经》(4讲)

《金刚经》教给人无坚不摧的般若智慧,这种智慧一言以蔽之,那就是: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,所以既不该执着,也不该留恋。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,也就初步具备了般若智慧,理论上说,距离成佛就不远了。

13 | 破相:两个字概括《金刚经》

14 | 普通人怎样破除对自我的执念

15 | 轮回究竟有没有主体

16 | 为什么你一眼就能认出佛像

第四章 | 《大毗婆沙论》(3讲)

《大毗婆沙论》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:三世实有,法体恒存。从这八个字里,你可以感觉到《大毗婆沙论》的革命色彩:前边我们一直讲“空”,但它说“实有”,我们一直讲“无常”,但它说“恒存”。

17 | 佛学如何切分物质和时间

18 | 用科学精神重新理解“一切有为法”

19 | 佛陀说“无”,有人偏要说“有”

第五章 | 《心经》(3讲)

《心经》是佛教般若学的精华总括,只有260字却流传最广,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“空”。 当你用般若空观来看世界,生与灭,脏与净,增与减之类的凡俗错觉就不复存在了。

20 | 一部不是佛经的佛经

21 | 咒语的力量从何而来

22 | 大乘和小乘的激烈论战

第六章 | 《大般涅槃经》(11讲)

《大般涅槃经》在今天名气不大,但观点深刻影响了几大佛学宗派。它有个核心观点:把行为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,作为带来业报的决定性因素。于是用“空见”的眼光观察世界的真谛,就会发现,杀人和用佛法度人本质上竟然是一样的。

23 | 既然无我 何来杀人

24 | 无间道到底在哪里

25 | 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

26 | 一个从异端到先知的高僧

27 | 中国人喜欢的业报理论

28 | 印度国王阿阇世王杀人事件

29 | 亲手杀人和借刀杀人

30 | 杀人和成佛竟然是一回事

31 | 佛陀为什么要替阿阇世王打圆场

32 | 行善未必有善报,作恶未必有恶报

33 | 佛陀的临终遗教:常乐我净

第七章 | 弥勒六部经(2讲)

弥勒系和地藏系的经典,属于佛学当中“大俗”的一面,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佛学。“弥勒六部经” 谈到弥勒信仰分为“上生”和“下生”两派,“下生派”就是最让皇帝忌惮的叛乱隐患。宝卷易读易懂,更容易背诵,体现着最底层的民众对佛学的理解。

34 | 皇帝为什么最怕弥勒佛

35 | 无生老母与真正的唯心主义

第八章 | 《六祖坛经》(7讲)

《六祖坛经》是本土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典,记载禅宗六祖慧能的生平事迹和佛学教导,核心义理:无相、无念、无住。慧能加快了佛教世俗化的进程;在佛学脉络上,他果断地和传统决裂,主张顿悟;弟子们又把革命事业不断推进,才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禅。

36 | 禅宗:从初祖到六祖

37 | 《六祖坛经》的核心思想

38 | 无念:什么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

39 | 无住:儒、释、道共用的一面镜子

40 | 佛门的宫斗大戏:慧能PK神秀

41 | 佛学为什么说运动是不存在的

42 | 机锋与棒喝:通向顿悟的法门

第九章 | 佛学的现代思考(8讲)

跳出佛学,借助近现代的重要研究成果,诸如高尔顿的《对祈祷效果的统计调查》、威廉·詹姆士的《宗教经验之种种》,还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前沿探索,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佛学上的一些经典论题。

43 | 祈祷的效用和高尔顿的统计

44 | 佛祖其实从没保佑过你

45 | 认知失调和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

46 | 强悍的信心和《宗教经验之种种》

47 | 岩中花树和王阳明的“心外无物”

48 | 对宗教的需求能不能被药物满足

49 | 禅定冥想和神经科学探索

50 | 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

加餐 | 极简佛教史(4讲)

用三讲的时间,用最简化的方式梳理佛教的全部历史。前两讲谈印度佛教,后一讲谈中国佛教。

加餐 | 极简佛教史(上)

加餐 | 极简佛教史(中)

加餐 | 极简佛教史(下)

新课 | 《熊逸·唐诗50讲》重磅上线

评论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